板换除垢剂

板式换热器清洗剂
1范围
本标准规定了板式换热器清洗剂的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及标志、包装、运输、贮存。
本标准适用于以有机蟹合剂、促进剂、防腐剂及无机助剂等成分复合反应生成的清洗剂。
2规范性引用文件
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
用于本标准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标准。
GB/T601化学试剂滴定分析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
GB/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试剂及制品的制备
GB/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定和试验方法
GB/T6463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、厚度测量方法评述
HG/T3523冷却水化学处理标准试片技术条件
JB/T4323.2水基金属清洗剂及实验方法
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
HG/T2387-2007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标准
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《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》
3技术要求
应符合表1的规定。
表1技术要求
项目 |
指标 |
外观 |
淡黄色或无色液体 |
PH值 |
1-2 |
密度(20°C)g/厘米3 不小于 |
1.10 |
腐蚀速度(不锈钢),g/m2.h 不小于 |
1.0 |
除锈速度,mm/min 不小于 |
0.05 |
除垢率,洗净率% 不小于 |
95 |
除油率,% 不小于 |
95 |
净含量 |
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《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》 |
4试验方法
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,在没有注明其它要求时,均使用分析纯和符合GB/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。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、制剂在没有物殊注明时,均按GB/T601、GB/T603的规定制备。
4.1外观测定
目测。
4.2PH值
用PH广泛试纸测定
4.3密度的测定
4.3.1仪器
密度计:两支,测量范围为1.15/厘米3-1.2g/厘米3,1.2g/厘米3-1.3g/厘米3,分度值为0.001g/厘米
4.3.2测量方法
在环境温度25℃的实验室中,待试样和环境温度一致时。将试样注入量筒中,将干燥的密度计轻放入,弯月面下缘读数。
4..4腐蚀速度
4.4.1试片处理
按HG/T3523执行
4.4.2试验步骤
取400m1板式换热器清洗剂于500m1广口瓶中,将其放入(20±1)℃℃的恒温水浴中,将已处理好并称重后的不锈钢试片悬挂广口瓶内(试片应全部浸泡在清洗剂中,其上端应与液面保持约30mm的距离,(试片不应与瓶壁相接触)并计时。恒温6h后取出,立即用水冲洗,然后放入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浸泡lmin,取出后用电吹风吹干,放入干燥器内30min后称重。按式(1)计算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(1)
式中:K--腐蚀率,单位为g/m2.h
Mo--实验前试片质量
M1--试片后质量
S--试片表面积
T--实验时间
取两次平行试验的算术值作为测定结果,相对误差不超过0.02%。
4.5除锈速度
4.5.1标准试片的准备
按HG/T3523制备。然后在5%的HCL溶液中浸泡30min,取出用水冲洗千净,置于阴暗、潮湿处三天,生锈后作为试件待用。
4.5.2锈层厚度的测定
按GB/T6463规定进行
4.5.3试验步骤
将板式换热器清洗剂配制成10%的水溶液,用水浴加热至(60±1)℃并恒温,将生锈试片浸入溶液中5min取出。用同温度的蒸馏水冲洗干净,立即烘干,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,然后按GB/T6463测定其锈层厚度。按式(2)计算X=(M1-M2)/t
式中:X--除锈率,单位为mm/min
MI--浸泡前锈层厚度,单位为lmm
M2--浸泡后锈层厚度,单位为m
T--浸泡时间,单位为min。
4.6除垢率、洗净率
按HG/T2387-2007中的规定进行。
4.7除油率
按JB/T4323.2执行。
4.8净含量
用JF1070方法进行。
5检验规则
5.1组批
同一批原料生产的产品为一批
5.2取样
在每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2000m1分为两份,一份用于检验,一份留样
5.3检验分类
产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。
5.3.1出厂检验
出厂检验应逐批进行,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合格证。检验项目为3技术要求中的外观、PH值、除锈率、除垢率、洗净率、除油率、净含量。
5.3.2型式检验
型式检验项目为3技术要求中的全部项目,有下列情况之一时,应进行型式检验:
a)正常生产情况下,每年进行一次;
b)停产6个月恢复生产时;
c)当工艺原材料有重大改变时;
d)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。
5.4判定原则
产品经检验如有一项不合格,应从同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,复检仍不合格,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。
6标志、包装、运输、贮运
6.1标志
包装上应包括下列标志
a)产品名称
b)生产厂家、厂址
c)净含量;
d)产品标准编号;
e)生产批号和有效期
包装
采用塑料桶包装,封口应严密无泄漏。
6.3运输
产品在装卸过程中应轻装、轻卸、严禁抛掷,运输时不得暴晒
6.4贮存
产品应贮存在通风干燥仓库内,远离热源
6.5有效期
在本标准规定的运输和贮存条件卡下,产品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24个月。
案例展示